構建以新能源技術為核心的新型供電系統,代表著未來供電系統的主要電力能源的形式將是風電、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,與此同時大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技術還將接入使用用戶側,供電系統將面對源、荷兩端的重特大變化。構建新型供電系統,具有重特大歷史意義,其基本特征主要呈現出為:

一、高比例新能源技術接入使用。未來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使用將呈現出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的態勢,包含西北、華北、東北地區的大規模風光產業基地,東部沿海地區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,以及數量可觀、就近消納的分布式能源。
二、大規模操作靈活性資源配置。儲能與需求側響應等操作靈活性資源迅速發展,以保障新能源技術消納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。預計到2060年,儲能裝機將達4.2億千瓦,需求響應規模有望達到3.6億千瓦。
三、終端設備負荷多元化。伴隨著電能逐漸成為了主要電力能源消費品種,終端設備用能結構的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,電動汽車、智能家居、屋頂光伏、家用儲能等設備的廣泛應用,將促進海量多元化終端設備電能產消者的形成。
四、電網高度數字化、智能化。供電系統面對源荷的高度不確定性,數字化、智能化將成為了保證其安全可靠運行的重要延拓技術。伴隨著“數字經濟”理念的連續不斷深化及內涵的不斷豐富,“數字供電系統”將是我國率先建設成的重特大數字化、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。
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已箭在弦上,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作為我國能源電力領域的領頭企業,正在為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貢獻重要力量。一方面,電網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。通過構建堅強智能電網和能源互聯網,保證電能傳輸的安全高效,提高事故處理的電網駕馭能力。另一方面,資產利用率持續提升。通過加強源網荷儲協同控制,打造智慧能源綜合服務體系,確保電力系統作為電能輸送平臺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高效的可持續服務。同時,持續開展產學研協同的技術攻關及試驗示范,對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進行系統深入研究,發展和鞏固電網企業在能源領域的優勢。